首页 > 资讯 > > 正文

全球讯息:经济增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动力——《创新力调研—走进上市公司》采访随记

2023-04-22 14:24:31 来源:中关村人才协会 分享到:


(资料图片)

“世界的中关村,人才的地球村”。中关村作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和全国第一个人才特区,中关村人才协会一直致力于促进高技术人才生态建设为己任。 “会员是协会的会员,协会是会员的协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桥梁、枢纽和平台的功能,在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进程中,共建共享“中关村智慧、中关村方案”,共谋共建全国各地高技术人才生态,我们携手共进

一、什么是创新?

两千多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创造思想;这其中,“有”和“无”无疑是最为关键的一组词汇。无,可能是虚无,而现代人更喜欢将其理解为没有被人们的感知觉过的经验。那么有,就是有指的是可以被我们的经验能感知到的存在。如果这样理解,所谓的从无到有,就很好地演示了创新的过程。我们没有经验,但我们为了推动人类生活质量,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往无前地假设、创造、验证、实施。 将其代入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自人类从农耕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科技创新及与之相联系的产业革命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三个阶段。目前以互联网、机器人、5G等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而这些进程背后的创新,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改写人类历史。 时间走到现在,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围绕智能技术和智能产业主导权的国际竞争异常激烈。谁能抢得先机,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而从经济结构来看,一个经济体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本、劳动等要素条件和边际产出会相应的发生改变。再加上对资源环境的保护限制,靠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就会显得捉襟见肘。因此,依靠生产率的提高成为解决方案。这也是我国在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下,为什么必须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原因。 那么,中国企业的创新力是一种什么力量?企业又该如何进行创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财经携手九方智投为大家呈现《创新力调研—走进上市公司》系列节目,历时两年,深度走访了近20家创新企业。用镜头记录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下的上市公司风采。 二、《创新力调研—走进上市公司》采访随记:在挑选走访的公司方面,我们参考了国家对 专精特新企业的认定思路,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长期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重视并实施长期发展战略,公司治理规范、信誉良好、社会责任感强,生产技术、工艺及产品质量性能国内领先,注重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至少1项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支撑;技术和产品有自身独特优势,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且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拥有直接面向市场并具有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因此,我们挑选出了国盾量子、中控技术、川宁生物、利欧股份等企业成为了我们的采访对象。 以我们在2020年走访的国盾量子为例。当时我们看到的数据是,研发方面, 国盾量子2020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5.39%,2019年这一数字为29.45%。2020年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49.59%,近半数员工都在搞研发。而两年后我们又去看了看公司财报,国盾量子2022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费用化研发投入同比增加1660.16万元。 对此,国盾量子董事长也在当时采访中表示,“国盾是一个技术驱动型的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研发人员更多是对技术的产品化,就是把原创的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市场销售的产品,以及结合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研发。我们的研发能力不可能覆盖从原始创新到应用创新的完整过程。我们更多是在前端通过跟学校、实验室进行技术合作,在公司阶段就是做我们擅长的产品化。” 另一个很好的案例便是中控技术。同样是我们在采访时得到的数据:研发方面, 2020年第三季度研发投入为1.31亿元,同比增长28.83%。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拥有1391名研发人员,占全部员工数量的30.65%,其中核心技术人员在公司任职均超过15年。当时,公司的董秘崔山就对我们表示:“未来的研发投入还是会持续增加,更多考虑的可能是综合性的研发投入。” 而我们同样在两年后又翻阅了中控技术财报 ,发现其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4.44亿元,同比增长30.60%。 当然,采访中控技术这个公司,给到我们冲击更大的,是当时的董事长褚健给我们讲述的,一个中国公司在世界产业链中,如何突围的故事。 工业自动化领域长期被欧美日厂商占据。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先后经历了完整的三次工业革命,在长达百年的“机械化-电气化-信息自动化”进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经验和发展理念。凭借这些先发优势,西方企业除了在技术上打造护城河以外,更是凭借庞大的产业生态阻挡了众多竞争者。 褚健告诉我们,中控技术二十多年的发展非常艰难。“一个产业,特别是从开发一个新技术开始,到成为一个成熟的产品,我们经历了二十多年,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褚健在采访中回忆道,“刚开始很多企业更愿意用国外的产品,不愿意用我们的产品,我对这一点印象非常深刻。但是我们想中国人不笨,我们也能够做出国际一流的产品。因为我本身一直是搞科研的,所以我就相信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做出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就坚持下来了。” 那么这样看来,中控技术的产业突围是一个典型的“科研院所-企业-市场”三位一体通力合作的范本。这是不是也能给我国其他在国际赛道上努力拼出一方天地的高科技公司一些思路?我们希望我们的报道能给这些企业一些参考。 另一个在采访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来自利欧股份。 在万众瞩目的2022卡塔尔世界杯上,闪耀着许多中国企业的身影,主营泵业的利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其中的代表。面对全世界上百万来现场看球的球迷,激增的用水、供水需求,对“水比油贵”的中东沙漠国家卡塔尔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世界杯的供水解决方案为中东等相似气候的国家、城市提供了优秀的样板,具备较高的可复制性,这是利欧海外拓展的一个缩影。 不过,202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美元持续走强,全球能源供应短缺以及经济衰退预期的诸多影响叠加,海外市场的消费需求快速减少,我国众多企业的外贸订单量出现了明显下降。纺织、电子、五金等多个产业集群备受影响,水泵行业同样被波及。 利欧股份在这时敏锐地发现,真正带动企业利润增长、产品升级的原生动力,还是广阔的国内市场。公司在国外与国内市场双管齐下,保持平稳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策略正在见到成效。 “为了响应开拓国内市场,我们做了两件事情,第一加大了国内销售渠道的建设,国内的销售团队从100人扩大到800人的销售团队,按照城市的排名分别建立了销售的团队,目前来说销售渠道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了。第二就是在国内市场打造了我们自己高效节能的利欧水泵。行业覆盖了电力、大型水利、市政、建筑、冷通,产品也进行了升级。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今年在国内市场的收入同比,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几。” 利欧集团董事长王相荣在采访中告诉我们。 公司敏捷的行动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科创是否有,并能发挥好自身独特优势,也是我们注重的一个方面。我们也想看看这些公司是否能靠着自身优势,拥有直接面向市场并具有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所以接下来,我们又走访了伊犁州首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年内第四家IPO上市的企业,川宁生物。 而在采访川宁生物时,我们了解到,能看到这家公司的崛起,离不开新疆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伊犁具备所有发酵生产抗生素中间体的优势资源,而凭借着成本和技术优势,川宁生物牢牢掌握着全球抗生素中间体的话语权,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当然,川宁并不满足现已取得的行业领先地位,其目标是要成为全球领先的现代生物制造企业。为此,川宁生物将目光投向了新兴的万亿美元赛道的合成生物学领域。 那么,为什么要进军新领域而不是继续在传统药物板块拓展?在2022年,我们走访川宁生物时,其总经理邓旭衡向记者介绍了当时市场的疑问。 “因为我们发现合成生物学能够颠覆和重塑很多产品传统的生产方式,合成生物学研发的相关产品都要通过发酵、分离提取、严格的三废处理来实现工业化生产,而川宁现在已经具备的技术能力和优势。川宁在过去12年发展的过程当中,正是在发酵、提取以及环保技术上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也有很多的技术积累,这就构建了川宁在进军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一个产业基础。又由于川宁坐落于新疆伊犁,川宁具备的各种资源优势,是未来合成生物学产品能够持续具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正是有了这些先决条件,我们认为进军合成生物学领域会为川宁未来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这让我们想到了彼得·德鲁克在他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本书中写到的一段话:“企业家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和产出较高的领域,其中必然存在着失败的风险。但是,即使他们只获得勉强的成功,其回报也足以抵消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在对川宁生物的调研中,记者还收获了一些感悟,比如,研发交付效率要如何提高?在记者走访过程中,明显体会到两点:一是在先进设备上愿意投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外,作为高科技创新最重要的部分,人才的引进是重中之重。川宁上海研究院的研发人员中博士等高科技人才比例非常高,且大多曾在海外名校和名企留学或工作过。 川宁生物总经理邓旭衡当时向记者介绍道:“我们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为什么要把研究院设在上海,因为上海是中国开放的最前沿,是集聚全球顶尖人才的一个高地。川宁一直秉持着要招到全球范围里面最高水平的合成生物学团队,所以我们在薪资待遇上面也给科学家们提供了最优的薪资待遇。” 这样看来,科创企业离不开“产学研联动”,离不开人才。这也让我们想到了近期采访的六分科技。 在万物智联时代,精准位置将赋能无人驾驶、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众多应用场景。而高精定位技术迭代优化,多源融合定位技术持续发展,都推动着我国高精度产业发展。六分科技是四维图新旗下负责高精度定位业务的子公司。 “六分科技发展自动驾驶的时间不算很长,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作为自动驾驶配套企业,前期投入较大。因为我们首先要在全国建一张基层网,即‘地基增强系统’,这里会有初期的固定资产投入,还需要建一个云解算平台以及大量面向智能终端的算法研究和开发投入。” 六分科技总经理金水祥直言,这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而行业本身作为新兴行业,全国人才也比较缺乏,用人成本较高。因此整体收入可能还有一个中长期的爬坡过程。 在我们的走访中,还有很多公司告诉我们,目前的政策环境已经非常有利于科研人员把所拥有的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但是如何更好地响应企业和市场需求,显然需要更有效的机制,这种机制在诸多创新要素中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只是创新要素的“粘结剂”,更应该是创新要素之间的“催化剂”。 不止六分科技,在我们走访了多家公司之后发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金融链如何相匹配,是整个市场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此外,如何从体制机制方面来保证企业、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相互之间协调、匹配、互动也成为了关键。 除此之外,在进入新发展阶段之后,我们要如何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如何加强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全面支持,缓解中小科创企业的融资压力?这或许也是我们《创新力调研—走进上市公司》系列节目之后要研究的方向。 创新包含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管理创新,但最根本推动经济增长的是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带来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我们也将尽我们所能,用文字,用镜头将优秀科创企业更多的先进经验记录下来、传播出来。 来源:第一财经资讯

人才政策研究|人才战略研究

人才管理经验交流

→如何成为会员

http://www.zta.org.cn/about.php?id=37

→了解协会更多信息

www.zta.org.cn

扫描上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仪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